一站式 账户: 密码: >>视频商会 自助建站区
温州模式  |  温州商帮  |  政府招商  |  诚信联盟  |  供求大全  |  法律维权  |  财经纵横  |  管理之道  |  礼仪社交
温州商会  |  温州品牌  |  走进温州  |  商户家园  |  库存特价  |  商经新闻  |  招标采购  |  创业天地  |  衣食住行
当前位置:首页 > 4温州模式 > 学温州模式 > 正文
学温州模式新经验奏响产业集聚新旋律
http://www.88088.com   中国温州商会网
浏览方式 [大字体 中字体 小字体]
 (关键词:产业 经验 模式 温州 企业 发展 集团 创新 加快 我区)
  

  07年5月中旬,章红新副区长带领区经贸局、锡山质监局、锡山工商局负责人,安镇、羊尖、鹅湖镇分管工业副镇长及部分彩印、电动车行业的负责人赴温州瑞安、平阳、瓯海、乐清等四市 (县)、区参观学习,围绕如何做大做强企业,培育产业集团,加快产业集聚,发展混合型经济等方面,重点考察了瑞立集团、华峰集团、强强集团、正泰集团、德力西集团、平阳万全轻工业园区等11家企业及园区的发展情况。为期三天的考察,进一步坚定了大家加快发展的信心,同时也学习到许多先进经验。

  一、温州四市(县)、区培育产业集团发展的基本情况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温州人凭借敢为人先的创业理念、敏锐灵活的商业意识、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发展起了一种独具个性的工业化模式。今天,这些精神和理念又通过做大做强企业,培育产业集团,加快产业集聚,发展混合型经济等一系列强力、有效措施的实施,引领着温州积极探索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民营经济转型发展,开启了“温州模式”创新创优的新一轮发展之路。

  瑞安市作为“温州模式”的主要发祥地,市场机制灵活,民营经济发达,形成了汽摩配件、机械电子、塑料制品、鞋类、精细化工、纺织服装等6大支柱产业,大批名优产品在国内外享有盛誉,19种产品在全国市场占有50%以上份额,是国家级的汽摩配生产基地、塑料薄膜产业基地、印刷包装及医药机械全国产销基地、全国闻名的精细化工生产基地,形成了有较强竞争能力的行业规模优势和产业配套优势。当前瑞安市强化政策导向,力促产业集聚,进一步确立汽摩配件、机械电子、高分子合成材料及其制品三大主导行业,涌现出瑞立集团、华峰集团等一批上规模、上档次、上效益的龙头骨干企业和企业集团。同时,狠抓科技进步、自主创新,实施科技产业战略,使主导产业产品逐步向高新技术产品延伸,涌现了一批竞争力较强的特色优势产品和名牌产品。

  平阳县作为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县市之一,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经济保持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连续两年进入全国百强县行列,还相继获得了“中国皮都”、“中国塑编之都”、“中国商务礼品生产基地”、“中国马蹄笋之乡”等国字号产业金名片。当前,平阳县抢抓温州产业梯度转移的契机,坚持内涵提升与外延扩张并举,通过工业园区和产业基地平台,加快企业项目建设,培育壮大企业核心竞争力,积极引导和扶持企业做大做强,使一批企业走上了迅速扩张的快车道,促进了工业经济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初步形成了塑包、制革、礼品等三大产业集群,构筑了平阳经济发展的骨架。

  瓯海区是一片具有强烈创新精神的沃土,中国第一个包产到户的“燎原社”就诞生在此,温州第一家股份制企业也诞生在此,2003年强强集团的组建,更是新时期温州企业体制创新的典范。瓯海经济发展具有鲜明的“温州模式”特征,民营经济的总量占全区经济总量的95%以上。当前,瓯海通过强势推进“一区六园”的产业区建设,加速推进具有比较优势的鞋革、服装、眼镜、锁具、汽摩配、五金电器等6大主导产业集聚,力争形成6大主导产业集群,打响“中国锁都”、“中国眼镜生产基地”和“中国鞋都”瓯海基地的品牌。

  乐清市是中国市场经济发育最早、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改革开放以来,乐清以敢为天下先而闻名四方,率先建立了以股份制为主要组织形式的经济发展格局,经过多年的发展壮大,已形成了工业电器、电子元器件、服装、船舶、汽摩、钻头、精密模具等颇具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其中低压电器、电子元器件和钻头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分别达50%、30%和70%左右。全市拥有无区域性企业集团60家,12家企业跻身全国民营企业500强,4家企业跨入中国企业500强之列。同时,通过大力推进技术进步和品牌创建,乐清市已成为浙江省承担国家、省级科技项目最多的县市之一,并先后荣获“中国电器之都”、“中国电子元器件生产基地”、“中华全国钻头(建工)产业基地”等8个区域性产业品牌称号。

  二、温州四市(县)、区培育产业集团发展的基本经验

  概括来说,温州四市 (县)、区在做大做强企业,培育产业集团,加快产业集聚,发展混合型经济等方面的基本经验可以归纳为“拥有五种意识,凸现五大创新,加快六个一批”。

  拥有五种意识

  ——率先发展的意识。“敢为天下先”,是温州人创业创新的基石。此次考察的众多企业,都是由“前店后作坊”的传统温州模式发展起来。进入新的发展时期,他们继续通过“敢拼、敢创、敢有为”的率先发展意识,加快企业发展。通过率先发展,带头发展,为温州模式赋予了新内涵,为温州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科学发展的意识。在创新发展过程中,这些原先是“家族型”的企业都非常重视企业科学发展,制定了企业未来发展规划,加快推进现代企业制度构建,引入职业经理人制度、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逐步实现股权社会化等方式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使企业逐步成长为现代化的新型企业集团。

  ——和谐发展的意识。许多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都十分注重团队精神的培养和企业文化的塑造,都明确提出了要与企业员工共同发展、和谐发展的理念。如华峰集团提出“共同目标、共同创业、共同利益、共同发展”、嘉利特荏原公司提出“让社会感动、让员工自豪、打造世界一流企业”等目标和宗旨,通过思想意识形态的塑造打造一支拥有共同思想基础和文化氛围的团队,实现企业与个人共同发展,进而促进企业和人和谐发展。

  ——富而思进的意识。在取得一个又一个成就之时,这些企业并不满足现状,反而以成为行业的佼佼者、世界一流的企业为下一步发展的目标,不断加快发展步伐。正如华峰集团老总所说,在世界500强面前,在我的供应商面前,华峰集团实在太渺小了,我们不能停下发展的步伐。

  ——致富思源的意识。温州不少企业在取得成功和辉煌的同时,也打造出了一大批有作为、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他们牢记自己企业的成功离不开社会的支持,纷纷用实际行动回报社会。德力西集团积极投身于我国的航天事业,正泰集团向社会公益事业捐资超过4000万元。

  凸现五大创新

  ——制度创新。面对能源、资源紧缺和人才匮乏等问题,这些企业积极通过制度创新,走联合发展道路来突破瓶颈制约。各种各样的联合发展模式应运而生:有通过企业之间的重组、兼并、合并等方式,逐步做大做强企业,如强强集团、瑞立集团、正泰集团等;有通过共同打造企业联合体,统一销售品牌和销售市场,扩大市场竞争力,如平阳万全轻工业园区家具园企业等。

  ——引资创新。在如何依托民营经济来吸引外资企业、提高利用外资质量上,温州部分企业走出了一条“以民引外、民外合壁”的发展新模式。民营企业通过与国外大集团、大企业合作,获取外资带来的技术、管理、制度、理念和国际销售渠道优势,从而提升企业层次,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瑞安市嘉利特荏原公司就成功走出了这一步。

  ——管理创新。为顺应企业发展要求,他们突破传统观念,在企业集团内部实行了管理创新。通过大规模的资产经营和资本运作,使企业的产权制度在内涵上发生了质的变化,充分实现股权社会化。根据产业发展方向和集团化管理的需要,按照“高度集权、充分授权、有效监控、良性互动”的原则,完善了企业集团的法人治理结构,有效缩短了管理半径,提高了管理效率。

  ——技术创新。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技术创新,这些企业坚持“科技兴业”的发展战略,注重加大技改投入和新产品开发力度,通过建立技术中心、研发中心,设立科研基金,积极完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正泰集团在全国同行业中第一个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第一个建立国家级的产品检测中心,每年将销售收入的5%用于科技研发。

  ——文化创新。通过不断加强企业的形象体系建设与理念体系建设,来实现企业文化创新。德力西集团以导入CI为主要手段,从最初“以质取胜”的朴素理念出发,构建起了“以德报人类,力创新未来”为核心的文化体系;瑞立集团的企业文化是“为员工提供最理想的环境,为顾客提供最优秀的商品,为社会提供最有价值的时代精神”。

  加快六个一批

  温州一批企业能取得如此的发展成就,得益于温州四市(县)、区的政府注重产业导向,强化政策扶持,优化公共服务,做好“加快六个一批”的大文章:

  ——以推进产业园区建设为载体,加快集聚一批。产业园区能够推进工业经济快速发展是已经证实的“黄金理论”。近年来,温州四市(县)、区都积极调整园区规划布局,清理整顿和整合提升产业基地(园区),让各自的优势资源得以进一步整合,环境得以进一步优化,吸引越来越多实力雄厚的企业入驻园区。平阳县万全轻工基地的家具产业园就是尤为突出的一例,该县抢抓温州产业梯度转移的契机,以打造专业化的家具产业园为目标,在万全轻工基地中规划出3平方公里作为家具企业高度集聚的发展园区。从2004年11月以来,园区已引进家具及配套材料企业62家,现有50家企业进场施工,其中5家企业已竣工投产。同时,家具产业园在园区内的路桥建设资金来源上,更是独辟蹊径,“引凤筑巢”,走出了一条特色发展之路。园区内的10座桥梁和总长10.6公里的9条道路,其1.3亿元的投资费用均由入园企业分摊,园区管委会只承担建设资金使用的监控和基础配套设施规划、建设质量等的把关。

  ——以推进技术创新和改造,加快提升一批。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升企业的发展水平,非常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推进技术创新和改造。温州四市 (县)、区都通过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积极鼓励当地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瑞安市对技术创新项目、技术中心、新产品认定、开发新产品、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的技术合作等,都分别给予一次性财政奖励或补助,积极鼓励企业建立技术创新体系,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2005年,瑞安市申报立项省级新产品106项,完成鉴定91项,实现规模以上企业新产品产值30.3亿元。乐清市也对符合产业政策的企业技改项目,按国家级、省级和市级分别给予5%、4.5%和3.5%的财政贴息,而对于高新技术企业的技改项目则给予6%的财政贴息;对用于引进技术购置设备的自筹资金,视同银行技改专项货款给予相应财政贴息。2005年,乐清市共承担109项省级高新技术产品试制和5项省级重大项目攻关,全市已有省级高新技术企业23家。

  ——以推进大企业大集团培育为导向,加快扶持一批。跨国公司的蓬勃发展和全球性企业兼并浪潮表明,大企业大集团已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温州四市 (县)、区都积极鼓励企业通过多种形式做大做强,发展一批主业突出、带动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增强产业发展的集聚作用和辐射效应。支持骨干龙头企业加快整合一批中小企业,集聚优质资产,壮大经营规模,实现跨越式发展。加大对成长型企业的扶持力度,增强整体竞争力。坚持分类指导,引导强势企业做标准、规模企业做品牌、配套企业做精专,形成分工合作、梯度跟进的企业群体。在大企业大集团的培育上,温州瓯海区已经走在我们的前列。该区强强集团就是显著的典范,该集团由4家中国十大锁王企业和4家专业制锁企业联手组建而成,是目前我国最大的锁业集团,通过资本、技术、信息、市场的多方位整合,目前强强集团已经拥有8家核心企业,几十家卫星厂和150余家协作厂,控制了原材料生产企业和矿山,设有健全的技术研发中心,初步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锁业产业群。

  ——以推进“以民引外、民外合壁”的招商方式,加快嫁接一批。温州四市(县)、区积极落实温州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关于鼓励和扶持民营企业与海内外著名企业合资合作的若干政策意见》,依托各自发达的民营经济,通过吸引外资企业,加快推动民营企业与外资企业合作,打造经济发展的“双引擎”,逐步形成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比翼齐飞的经济发展格局。瑞安市的嘉利特荏原公司就是一个成功缩影,该公司由世界制造业500强日本国株式会社荏原制作所与嘉利特实业股份公司合资而成,由日方控股。借助外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科学的管理经验,产品已被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大型石化企业采用,企业配套能力大大增强。

  ——以推进品牌建设为手段,加快品牌创建一批。打造产业品牌已成为增强经济综合实力、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温州四市 (县)、区通过深入实施名牌兴业战略,鼓励企业争创更多的名牌产品和品牌商标,积极帮助相关企业列入温州市国家级品牌培育计划,落实创牌措施。乐清市对首次获得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的企业,一次性奖励100万元,对获得浙江省著名商标、知名商号、浙江名牌产品和国家免检产品的企业,奖励10万元。瑞安市对获得国家对口行业联合会授予的国字号之都(城)、之乡、生产基地称号,分别给予企业或行业组织50万、30万元、20万元奖励;对参与制定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的企业,分别给予8万元、3万元、2万元、1万元奖励。

  ——以转变增长方式为目标,制约淘汰一批。目前,温州四市 (县)、区已经面临着日益加剧的要素资源和生态环境制约,因此,他们都积极转变增长方式,推动产业升级。对原有的传统优势产业实行改造、整合,提高其产品档次和附加值,而对一些技术含量低、重复建设和污染严重的产业限期关闭转移,实行“腾笼换鸟”,腾出发展空间,发展优势产业。当前,瑞安市正加快组织实施已出台的“两个目录”,即《瑞安市当前优先发展的重点待业重点产品指导性目录》和《瑞安市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的目录》。

  三、当前我区经济发展所存在的不足

  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引导下,我区企业创新活力不断增强、创业激情不断提升,全区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但和此次考察的温州四市(县)、区相比较,我们在培育规模经济、提升产业层次等方面还存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为:

  发展理念相对落后。从当前来看,温州民营经济“大产业、大投入、大发展”的态势已经形成,产生了一大批国内外知名企业家,这主要得益于“温州模式”的不断创新和温州人“敢为天下先”的民本理念。相比之下,我区民营经济整体上还处在“低、小、散”的状态,部分民营企业家的小农经济意识还比较强,大多是见好就收、小富即安,没有形成现代企业的经营发展理念。

  规模企业培育步伐缓慢。温州地区的规模型民营企业现在大都已完成了由家族式私营企业向股份制企业的过渡,并且逐渐形成了各企业之间紧密协作的企业集团。而我区民营企业大多是分散经营、各立门户,不注重上下配套,左右联合,导致同行业、同产品的不同企业之间竞争激烈,难以形成产业规模优势和竞争优势。

  产业集聚程度不高。由于大部分产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我区产业的集聚程度在一定程度上落后于温州先进地区。同时,相关职能部门对民营企业的服务、引导体系尚未健全完善,服务功能还没得到充分发挥。

  品牌经济创建滞后。温州民营经济发展至今,其最大的优势和竞争力在于培育了一大批的名牌、名企和名企业家,构建了大量国字号的生产基地、销售基地和产业园区。在品牌经济建设上,我区还刚刚起步,可打品牌不多,经济名片的缺乏已影响到我区整体发展实力和影响力的提升。

  四、几点建议和思考

  温州一行为我区下一阶段做大做强企业,培育产业集团,加快产业集聚,发展混合型经济工作提供了新的启示和思路,可概括为“八大创新发展”。

  在加快产业集聚上创新发展。一是加快明确产业导向。按照我区产业发展规划总体要求,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明确功能及产业定位。在突出专业和特色的基础上,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培育产业竞争优势,加快形成一批特色品牌产业园区,努力发展成为我区经济发展中特色鲜明的新亮点。二是尽快制定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政策措施。加速推进具有比较优势的现有产业向开发区、各镇工业园区的相关产业区集聚,力争形成电子信息与新材料、精密机械及车辆制造、高特纺织及服装、彩印包装等优势产业群。三是提高现有优势产业的准入门槛。围绕我区三大主导产业和比较优势产业,逐步提高准入门槛,对总量偏小、科技含量偏低的项目要予以限制,对污染大、效益差的企业要予以逐步淘汰,以加快产业资源整合,腾出发展空间,放大经济效益。

  在招商引资上创新发展。一是千方百计引进大项目。瞄准国际先进水平,积极吸引跨国集团、国内大企业前来我区投资,大力引进现代通信、微电子材料制造、精密制造、生物医药、纳米材料等新兴产业项目,造就一批规模型、龙头型、基地型企业,推进我区产业结构向“高、新、特、专”升级。二是千方百计引进大合作。发挥锡山制造业的基础优势,建成为浙江、广东和上海等地跨国公司、大企业大集团的生产基地和零部件配套加工基地,实现产业互补性垂直分工,发展上规模、上水平的产业集聚地。同时,着力引进有利于我区纺织、摩托车、电动自行车等传统产业技术改造提升的企业,增强特色优势产业高聚集、远辐射和强带动效应。三是在民外合壁中寻求新突破。进一步拓展招商领域,提高招商质量,为民营企业与外商搭建沟通平台,推动民营企业与外资企业合作。大力引进在技术、管理、品牌和国际销售渠道等方面对我区民营企业具有提升作用的项目,以及具有提升我区产业结构、拓展产业链的项目,通过优质项目的合作,进一步完善产业链的形成配套以及资金、技术等要素的集聚,增强发展后劲。

  在推进载体建设上创新发展。一是优化调整发展区域,进一步释放开发区的发展活力和潜能,围绕实现产业升级的目标,着力打造电子信息、精密机械与汽车零部件、高特纺织和现代物流等重点生产基地和特色园区。各镇工业园区要把吸引外资、承接转移、形成区域中心、促进工业化与城镇化联动发展作为园区总体定位,根据规划确定的产业发展布局,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建设各具特色的产业园区。同时,加快建设标准厂房,切实提高单位面积投资强度,减少污染,控制能耗,加快环境整治和生态建设,努力缓解区内中小民营企业的用地紧张问题。二是在建设资金来源上创新。在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及水、电、气等公用事业上可尝试进行社会化投资,进一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入园企业或社会投资机构参与建设,吸引各类社会资金投资园区开发建设,加快园区建设步伐。三是留足用地空间,为优先安排我区传统优势行业龙头企业扩能改造和大力培育、引进高技术高附加值先进产业提供发展空间。

  在做大做强企业上创新发展。一是积极推动企业创新。进一步加大企业制度创新步伐,鼓励优势产业的相关企业实行“联合协作”、“民外合璧”、“加盟并购”等发展模式,通过规范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从内源式发展向开放式发展提升。引导企业加强管理创新,推进信息化建设,实施一批信息化改造项目、电子商务项目。大力推进技术创新,加快建设一批技术研发中心,提升行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切实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不断增强企业的发展活力。进一步健全企业信用服务体系,强化企业诚实守信意识。二是坚持扶优扶强。继续扶大、扶优、扶强,集中精力扶持培育行业排头兵,以此带动行业优势重组。在突出主业的前提下,进一步组织引导优势企业走联合发展道路,实现技术、管理、人员、资金、设备、品牌等功能性重组,积极引导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努力提高行业产品的外向度,提高产品竞争力。三是大力引导中小企业特别是配套企业向“精、专、特、优”方向发展,积极与国内大企业、大集团建立稳定的协作配套关系,积极“挂优靠强”,形成大中小企业合理分工、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局面,优化我区企业组织结构,推进产业集群高级化。

  在推进技术创新上创新发展。一是努力吸引跨国公司、外资企业在我区设立研发中心,加强高新技术产业重点领域和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技术的研究开发,延伸以技术衍化为载体的产业链,使锡山成为重要的成果孵化基地。二是努力吸引高校、科研机构转化科研成果。鼓励他们与我区企业共建实验室、科技创新中心,共同开发新技术、新产品,共同进行技术攻关等,实现学术、科研成果的迅速产业化,把锡山培育成高新技术科研成果转化的重要生产基地。三是着力于增强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积极推动我区企业走技术引进吸取与自主创新并重,官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之路。鼓励企业通过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精心组织重点技改项目和共性技术攻关,积极推行“零用地技改”。四是强化对重点技术项目的跟踪服务,通过现场办公或专题会议的形式,及时协调解决重点技术项目在实施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项目尽快投产,早日产生效益。

  在推进品牌建设上创新发展。以创锡山名品,扬锡山盛名为目标,大力推进两大品牌工程建设。一是大力推进“锡山名片”工程。花大力气,下真功夫,大力争取更多国字号之都(城)、之乡、生产基地称号落户我区。当前突出抓好锡山出口加工区、电子信息材料产业园、台商科技工业园、清华同方科技创业园四大创新园区的建设推进工作。二是大力推进“品牌锡山”工程。积极推行名牌兴业战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进品牌培育工程。鼓励区内企业在追求卓越质量的同时,争创更多的名牌产品和名牌商标,大力支持品牌的整合、对接和创新,不断壮大品牌经济,发挥品牌效应。

  在打造人才高地上创新发展。加快推进我区人才高地建设,努力将我区建成高新技术人才的汇集地,精英人才的创业地,本土人才的出产地。一是围绕我区重点产业、重大项目以及园区建设,加大技术人才引进力度。积极开展从大专院校、国家科研机构“借脑引智”,让人才以兼职、短期服务、承担委托项目、技术入股、承包经营等多种形式,在项目引进、嫁接、合作等过程中吸引“候鸟式”人才,形成人才共享。二是努力吸引沿海地区精英人士创业投资。上海、深圳等沿海地区是“海归派”人才聚集地,要千方百计加大以“创业锡山”为主题的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服务环境,鼓励人才到锡山投资创业。三是积极推进我区本土人才培养。一方面政府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与国内外知名院校和培训机构的联络,推进对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中高级技术人才尤其是“高、精、尖”人才的培训工作,特别是要认真实施好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组织企业家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赴发达国家、地区进行培训考察,拓宽其视野,提高其宏观决策、行政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另一方面进一步鼓励企业自主培养各类人才,把企业各类人才的密集度作为衡量企业现代化发展的标志之一。

  在优化政府服务上创新发展。一是加快我区优势产业的行业协会组织建设。加快全区范围内优势产业的行业协会组建工作,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有效作用。通过行业协会的内部规范管理,提高行业整体素质,维护行业整体利益。利用我区电动车等优势产业在全国的知名度,积极筹备并组织开展全国性的行业大会、产品展览会、行业采购大会等经贸交流活动,积极推动企业间的经贸交流合作。做好行业发展规划和统计、调研、经济运行分析等工作,加强行业自律,不断开展学术交流和培训工作,努力实现我区优势产业又快又好发展。二是加快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尽快健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努力解决我区中小企业发展中遇到的融资难等问题。三是营造良好的服务环境。政府有关部门要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增强服务意识,加强与企业之间的沟通和了解,做企业的贴心人,帮助企业解决在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各种困难与问题,切实为企业排忧解难。

 


 

来源:中国温州人网 责任编辑:张淑兰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相 关 链 接
·乐清企业股权出质获异地贷款2000万 温州首例
·拉着老外进出 浙江民企尝试请“星期天洋高工”
·银企对接谋发展 洞头县四家银行向企业“输血”
·温州外贸企业借助电子商务开拓日本市场
·温州实施“名品进名店”推动民营企业转型升级
·温州首创“名品进名店”创佳效
·把高科技变成企业“充电器” 有创意就值好价钱
·鞋服企业危中寻机 温州老板将一年掰成八季
相 关 评 论     >>全部评论
  发 表 评 论
用户名: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热点招商
日本脱糖电饭煲
富氢电解水元素杯
医用级别不锈钢筷
 
商务资讯
休闲生活
 温州商会会员团购中心
     
  COPYRIGHT © 2000-2013 中国温州商会网 版权所有 保留所有权  
国内客服电话:400-822-8182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0408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