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式 账户: 密码: >>视频商会 自助建站区
温州模式  |  温州商帮  |  政府招商  |  诚信联盟  |  供求大全  |  法律维权  |  财经纵横  |  管理之道  |  礼仪社交
温州商会  |  温州品牌  |  走进温州  |  商户家园  |  库存特价  |  商经新闻  |  招标采购  |  创业天地  |  衣食住行
当前位置:首页 > 4温州模式 > 议温州模式 > 正文
周瑞金谈温州模式:找到时代坐标
http://www.88088.com   中国温州商会网
浏览方式 [大字体 中字体 小字体]
 (关键词:时代 坐标 找到 模式 温州 周瑞金 发展 这种 经济 当时)
  

  与周瑞金先生见面,是在上海徐家汇一家叫“真锅”的咖啡屋。这是2008年3月初的一个下午,我们约谈的主题,是关于“温州模式”。

  周瑞金先生是平阳人,曾先后担任上海《解放日报》党委书记、副总编辑、《人民日报》副总编辑。1991年初,以他牵头用“皇甫平”笔名组织撰写的系列评论《做改革开放的“带头羊”》、《改革开放要有新思路》、《扩大开放的意识要更强一些》、《改革开放需要大批德才兼备的干部》在《解放日报》发表后,引发了全国思想理论界的激烈交锋。

  对于过往的一切,周瑞金先生很少涉及。在接受我们的采访时,他更多关注着故乡温州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温州模式”首次在媒体出现

  1985年5月12日,上海市委机关报《解放日报》,在一版头条的位置,刊发了一则消息,题目是“乡镇工业看苏南家庭工业看浙南——温州三十三万人从事家庭工业”,该报专门为这则消息配发了《温州的启示》的本报评论员文章。

  “正是在这篇本报评论员文章中,‘温州模式’的名词,第一次出现在媒体上。”周瑞金回忆说,刊发这篇文章时,民营个私经济,在很多地方还是“雷区”,“姓社姓资”喋喋不休地争论,导致温州人敢做,媒体却不敢说。当时担任值班总编助理的周瑞金,在确定版面安排时,因为报社内部形成了比较统一的意见,最终拍板上了头版头条,“这显示出了当时《解放日报》的足够勇气。”

  周瑞金说,长期以来对于故乡的关注,让他知道,当时,在温州这片地处东南一隅的土地上,一股久久蛰伏的民间力量,正自发掀起一轮风起云涌的经济发展浪潮。个体私营企业挣脱长期以来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条条框框的束缚,依照温州的实际,呈现着“村村点火,家家冒烟,全民皆商”的发展态势。“在评论员文章中,我们以肯定的口吻,称温州‘路子的独特方式,就是乡村家庭工业的蓬勃发展和各种专业市场的兴起。它同乡镇工业发达的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具有鲜明的不同特色。’”

  “‘温州模式’的提出,不是一个单纯概念的形成,更重要的是它肯定了温州正在探索的发展之路,促进了温州乃至全国后来的发展。”回眸此后的20多年,因为这种舆论支持,使得温州人对于自己的探索和尝试,有了充分的信心和底气,而基于这种信心催生的创新精神,让温州的新鲜事物层出不穷。“这首先是温州人的自身努力,他们在创造了一种模式之后,不断赋予这种模式以新的内涵。”

  “温州模式”诞生的基础条件

  “‘温州模式’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它与温州的地缘环境、历史文化背景以及后来国家对温州的定位密不可分。”周瑞金说。

  1984年,国务院决定对外开放全国14个沿海城市,温州是其中之一。

  而在历史上,温州有着交通不便、信息闭塞、资源匮乏、土地紧缺的“先天不足”;新中国成立后,温州是东南沿海的国防前哨,国家在这里基本没有什么大的投入,三十多年的总投资也就个把亿。到了“文化大革命”,温州又被称为“复辟资本主义”的典型,一次又一次被“割资本主义尾巴”。这种内源不足与外援不力,使得温州经济社会发展十分落后,农民几乎被逼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周瑞金说,改革开放、特别是温州成为沿海开放城市之后,百姓对于富裕和改变现状的追求,变得异常急切。但是,怎么发展、靠什么发展,这是温州的迷茫和将要面对的现实。温州农民祖祖辈辈既务农又靠小手艺和小生意维持生计,因此有着“百工之乡”的美誉,温州人也有着特殊的商业敏锐,这种在生存夹缝中求发展的特长,让温州人能够走出去,靠手工艺谋生。同时也能通过走出去的阅历积攒,把很多可以致富的信息引进来。这样的“出去”与“进来”,让温州人的经商禀赋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

  周瑞金认为,当初温州的这种“野生”经济形式,招徕广泛的关注,褒贬不一、誉损不一,在当时的历史时期,十分正常。毕竟在原始积累阶段,温州人敢冒敢闯,甚至出现走私、假冒等。但在总体上,温州民营个私为主导的模式,在温州人的自觉中初现端倪。

  “温州模式”在关注中破壳

  有关“温州模式”的文章见报后,在宣传舆论上并未引起大的争论。周瑞金认为,这种宣传上的不争论,有两个原因,其一,《解放日报》是上海市委机关报,上海不会轻易评判浙江的是非;其二,浙江省委对于温州的做法,早已心知肚明,不鼓励但也没有制止。但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地方的争论却相当激烈。争论的焦点还是“姓社姓资”的问题,当时在一些地方,对温州的非议相当厉害。出于对个私经济的不共戴天,他们把“温州模式”看成钻集体的空子,挖集体的墙角。

  “但从国情出发,我以为‘温州模式’更具生命力。”周瑞金说,“温州模式”、“苏南模式”、“珠江模式”等,这些模式各有优点,而“温州模式”的个私经济属性,更贴近百姓,更能调动每个人的活力,引导全民创业。改革开放初期,温州人涉足的许多领域,似曾相识却又是前所未有,如塑料拉线编织品、再生布纺织品、小五金、低压电器、纽扣等等。十万供销大军的外围突破,前店后厂的经营方式,再通过市场集聚,温州慢慢地创造了一段新的历史。因此,在当时提出这个模式,其意义非常深远。特别是对于温州,“姓社姓资”的争论,一直是温州最大的发展瓶颈,从1978年改革开放到1985年,温州人一直在担惊受怕中试图改变自己的命运。“温州模式”的提出,虽然在小平同志的南方谈话后才得到最终认可,但当时没有直接反对的声音,可以表明温州的路子,具有它存在的价值。

  “温州模式”在探索中成熟

  周瑞金认为,“温州模式”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它在不断演变中得到不断完善,归根结底来说,这个词汇代表的是一种创新,体现的是温州和温州人勇于开拓和勇于进取的一种精神。

  周瑞金说,温州模式最初以家庭工业、商品市场为主体,这是温州发展初期的基本属性,“温州模式”的内涵,也不离其右。此后,温州人用执著的创业精神,不断深化“温州模式”的内涵,使“温州模式”更加切合市场经济的规律,“温州模式”也在不断变换中走向成熟。从经济层面上看,它逐步实现资本跨越区域的合理流动、家族企业脱胎换骨向现代化过渡、企业发展面向世界走国际化路子、经济发展由企业自律走向行业自律等等,这些内在的变化,将“温州模式”变成了温州经济的驱动力。

  在谈到“温州模式”的今后发展时,周瑞金说,目前温州经济社会的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也导致了人们对“温州模式”的未来持一种怀疑甚至否定的态度,“今后的温州,我个人认为,应该坚持原有的温州人创造‘温州模式’的精神,利用温州人的群体优势,找到温州最大的优势所在。不要一味贪大求功,在协调发展上下功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使‘温州模式’具有更强劲的生命力。”

 


 

来源:温州新闻网 作者: 陆剑于 黄之宏 责任编辑:海静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相 关 链 接
·从太太炒房团看资产泡沫何时释放
·“温州制造”资本转型的血泪故事
·鞋都温州现投资之惑 民间资本流向何方?
·温州商人“灰色”投资之痛 风险大容易血本无归
·“太太炒房团”的危害值得警惕
·[议温州]“温州炒房团”成了宣传工具
·解剖霸力集团没落困局 家族企业文化成隐形杀手
·温州"李老板"空手套白狼5年集资七千万
相 关 评 论     >>全部评论
  发 表 评 论
用户名: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热点招商
日本脱糖电饭煲
富氢电解水元素杯
医用级别不锈钢筷
 
商务资讯
休闲生活
 温州商会会员团购中心
     
  COPYRIGHT © 2000-2013 中国温州商会网 版权所有 保留所有权  
国内客服电话:400-822-8182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0408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