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式 账户: 密码: >>视频商会 自助建站区
温州模式  |  温州商帮  |  政府招商  |  诚信联盟  |  供求大全  |  法律维权  |  财经纵横  |  管理之道  |  礼仪社交
温州商会  |  温州品牌  |  走进温州  |  商户家园  |  库存特价  |  商经新闻  |  招标采购  |  创业天地  |  衣食住行
当前位置:首页 > 4温州模式 > 议温州模式 > 正文
探寻温州工业园区的创新能力
http://www.88088.com   中国温州商会网
浏览方式 [大字体 中字体 小字体]
 (关键词:温州工业园区 创新)
  

  一、温州主要工业园区的创新能力现状及制约因素

  1.现状

  在这里,温州工业园区指的是产业形态以工业为主导产业的园区,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奠定了较好的基础,但大多数仍然属于普通型工业园区,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与文化创新能力有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技术创新科技层次低,基础能力不足。

  a.科技层次较低,进展缓慢。温州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较少,传统产业正面临技术瓶颈制约,而企业的科技创新意识又不强,造成技术基础落后,技术创新能力差。温州市第一次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2004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R&D经费为6.30亿元,投入强度(指R&D经费支出与销售收入之比)为0.35%,而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则高达8%~10%,这说明温州企业的研发投入比例过低。如温州剃须刀制造业尽管拥有中国十大知名品牌的半壁江山,但剃须刀的刀头、电机、电池等核心部件的发明专利一项都没有,而飞利浦剃须刀拥有100多项发明专利,其中涉及核心技术的发明专利就达70多项。

  b.基础能力不足,恶性竞争加剧。技术创新所依赖的人员构成、生产能力、财务能力和市场营销能力等基础能力严重不足。其中最突出的是人力资源,从事科研开发的高层次技术人员、掌握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和方法的高级经营管理人才以及熟悉国际市场运作的高层次外贸人才相当匮乏,主要是由于很多企业重用轻养或只用不养,引进和培养人才意识淡薄。温州主要工业园区的企业大多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低加工度、低附加值的传统轻加工制造业上,产品结构不合理,平均附加值不高。这种产品的同一性和技术的低档次加剧了利益耗散和恶性竞争。

  (2)制度创新与文化创新缺乏科学规范性。目前,温州工业园区企业的制度不健全、运作不规范现象仍然比较普遍,尤其民营企业的血缘联系和家族控制仍清晰可见,影响了企业管理效率。多年来,运用资本手段的扩张方式一直不是温州企业的首选,这在全球价值链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温州企业遭遇了新的制度瓶颈。

  另外,永嘉学派的“事功”文化是温州的“文化基因”。温州人注重亲缘关系,抛不开家族观念,喜欢扎堆群居,这种因方言和人格化交易而形成的精神维度上的“玻璃围墙”使温州以外的投资者不愿也难以进入温州投资。而家族式管理又使企业经营理念无法形成为企业内员工所广泛了解和接受的价值观念,导致企业文化缺失。

  2.制约因素

  (1)工业园区建设缺乏集群机制。目前,温州工业园区大多未形成集群机制,入园企业大多是由于“政策性诱导”而植入园区的,缺乏产业关联性和源于共同利益的相互依附和相互信任,难以建立专业化分工与协作的网络体系。创新过程涉及大量的隐性知识输入,而这类知识必须通过面对面人际交流才能被有效获取。而温州工业园区由于缺乏产业关联,企业之间互动很少,难以获得创新所需的隐性知识。另外,创新显著依赖于基础科学知识的发源地,如大学、政府实验室和其他研发机构。工业园区建设中忽视了与知识基础机构的地理邻近,致使科学知识无法及时传播,从而提高了企业获取基础知识的成本。

  (2)工业园区企业出现一定程度的锁定和僵化。温州工业园区内的企业主要从事传统产业生产,园区的“特定区域”决定了资产的专用性,导致机会主义和有限理性,造成认知性、功能性、技术性和政治性锁定。例如,长期稳定的企业联系会形成相对封闭的信息圈,削弱了企业到园区外部获取新信息的动机,从而降低了技术创新和市场创新可能性;以支持本地园区发展为目标的政府行为介入,很容易形成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政治行政系统”,左右园区发展方向,使之可能偏离市场轨迹。近年来,温州一些大型民营企业的资本外迁趋势,就证明了僵化的存在及其对园区本身发展的威胁。

  (3)区域文化基因制约经济开放度。文化对人们的价值观、生活方式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对人们的经济行为产生规范或制约作用。永嘉学派的“事功”文化具有较强的区域封闭性,制约了温州经济的开放度,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a.温州家族制企业注重血缘关系,具有排外倾向,职业经理人难以施展才能,从而无法改善企业的治理结构。b.温州文化注重地缘关系,在外温州人多以“扎堆”形式出现,如北京的“浙江村”和法国巴黎的“温州街”。这种文化的相对封闭性和不易融汇性,使温州人偏好人格化交易,阻碍了外地人到温州投资办企业。c.家族文化造成制度安排的惯性影响。文化影响制度安排,温州家族制企业内部制度安排是典型的家族控制式,当制度变迁损害了家族成员的利益时,他们将阻挠产权制度的变迁,这使得温州的企业制度变迁更为艰巨。

  (4)工业园区的创新环境营造欠缺。对于创新能力而言,区域创新环境的营造是必不可缺的。在2005年12月的“民营企业对话世界500强论坛”上,温州的企业家们强烈要求政府对“走出去”的民营企业给予必要的支持,如建立信息预警机制、支持龙头企业带动品牌成长、规范市场秩序等。目前,温州主要工业园区内的企业更需要的是政策、技术、人才、资金、物流等方面的环境改善。

  二、集群化园区的特征及创新能力

  1.特征

  集群化园区是指企业之间既有地理邻近又有组织邻近的工业园区,应具有以下四个特征:

  (1)以本地化企业为主。地方化弹性生产系统或区域化创新网络是集群化园区的主要竞争优势,而区位优势即利用当地的交通便利、丰富的自然资源、廉价劳动力或宽松的政策环境和优惠政策的重要性相对较小,这决定了集群化园区的发展应主要依赖于本地化企业。

  (2)产业联系和企业合作紧密。地方化经济使得一些行业的企业趋向于集聚,集群化园区为产业的集聚提供了支撑,而集聚带来的企业组织邻近和地理邻近,降低了企业间交流的成本,促进企业形成合作关系。

  (3)地方根植性强。集群化园区具有共同的文化背景、制度环境和不可替代的社会资本,企业之间的合作不仅是基于生产关系,而且是基于相互之间的信任,生产活动深深根植于当地的社会网络之中,这是维持园区内企业形成长期关系的纽带。集群化园区为文化和制度的认同创设了外部条件,更强化了企业的地方根植性。

  (4)网络效应显著。集群是一个生产网络,集群园区内企业之间存在着一种介于市场与企业之间的联系机制,如投入产出联系、迂回生产方式联系等,这些邻近的企业(供应商、制造商、客商)连同中介机构以及各种配套的机构等形成了紧密的联系网。同时,集群也是一个学习网络,各种知识、经验和创新的思想可以迅速地传播,营造出创新的环境。由于集群化园区的地理集中性,知识溢出更加显著,增强了网络效应。

  2.创新能力

  作为集群化园区,本文重点考察的是创新的有序集成,即园区经济各行为主体的创新活动及成果的互相协调、共享,以满足园区作为一个有机系统对创新的需求。

  我国现有工业园区的一般特征是大量企业在一定区域的集中,但企业在地理位置上的集中和公共物品的共享并不必然产生协同效应。如果脱离了产业关联性以及源于共同利益的相互依附和相互信任这些产业集群的最基本条件,工业园区内的企业就不会产生因产业关联性或业务关联所形成的协同效应,工业园区也仅仅是企业的集中区域而已。在工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上,现在人们考虑更多的还是自然资源、区位条件、企业规模、优惠政策等,对产业协同与关联考虑得还很少。

  集群化园区内的企业具有明显的产业关联性并建立在“根植性”的地方文化和制度之上,能较好地在企业间形成专业化分工与协作,建立起彼此间基于信任与承诺的非正式联盟。同时,关联企业的竞争与合作又推动企业的创新,从而形成产业发展的“自强化机制”。

  三、提高温州工业园区集群化水平以增强创新能力

  1.强化集群意识,推动园区集群化

  地方政府应强化集群意识,改变目前各地普遍存在的争相模仿和过度运用产业优惠政策的做法,在区域范围内从产业优惠政策转变为产业集群政策。集群政策应该更为关注网络而非单个企业,其措施应该更加强调为集群内的相关企业提供公共资源,以加强产业联系。规划建设集群化园区时,应根据地方产业集群发展本身对科技和其他要素的需求规律,重视推进产业的内在联系,大力扶持区域内关联企业和关联产业的成长,形成园区企业间以及与其他机构间有效的交互作用。同时,地方政府应利用工业布局调整推动现有工业园区的改造,提高“一袋马铃薯式”工业园区的集群化水平,实现向集群化园区的转变;对现有自然形成的产业集群,地方政府应通过园区化规划和标准厂房建设推动企业的地理集中,形成集群化园区。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作为政府与企业的桥梁和纽带,要在政府做不好、企业办不到的公共事务方面发挥作用,如提出行业发展战略、提供行业数据、促进行业内部协调互助与自律等。只有在集群化园区的基础上生成区域优势,才能在快速变化的全球供应链中形成可以弹性调整组织结构、确立产品开发与制造过程的动态优势,从而吸引全球性流动的生产要素留在本地,使企业具备参与全球竞争的能力。

  2.夯实区域社会资本,营造园区创新环境

  社会资本是解释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变量。在集群中,社会资本具体表现为内部的规范、信任与合作、知识的流动机制以及自增强的社会网络。因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营造集群化园区的创新环境:(1)致力于内部规范有效。应制定以园区内的企业为对象的网络导向性集群政策,扶持园区内关联企业和关联产业的成长,并确保内部规范的有效运行。(2)致力于配套能力增强。信任被普遍认为是除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外决定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主要社会资本。作为地方政府,提高社会信任水平的制度路径应集中于有利于市场交易行为重复博弈的措施方面,如立足于提供公共产品,发挥公共利益而不是利益集团的功能;要稳定产权制度,给市场以稳定的产权预期;要建设博弈平台,发挥社会资本的根植性对效力和效率的有效整合;要有开放的竞争政策与有效的法制环境,建立制度型信任。(3)致力于社会网络构建。社会网络是主体获取信息、资源、社会支持以便识别与利用机会的结构。应通过园区社会网络的构建,加强企业之间的信息流通,使本来没有业务往来的企业也能彼此有所了解,这样就在良好的社会人文、企业群体文化的基础上形成了一个自发的监督约束机制。

  3.构建以园区为核心的区域创新基地,形成区域创新网络

  为进一步构建区域创新基地,形成区域创新网络,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1)利用要素流动机制,建立创新支持系统。园区内的人才和技术具有超流动性,要有效利用要素流动机制,产生集聚经济,加强园区的经济基础。同时以园区为核心区域,通过知识、信息等高等要素的流动,推动大学及其他研究机构与企业、中介机构和政府等行为主体的网络化,并吸引金融机构、行业协会、中介服务机构入驻园区,共同组成创新支持系统。(2)利用企业邻近优势,扩大创新网络。应依托园区平台,通过企业之间的专业化分工、竞争与合作机制,形成产业关联或产业网络,吸引相关产业的集聚,加强地方联系并促进企业的衍生。另外,应利用园区创造的地理邻近和组织邻近,培育企业间的相互信任,使上游企业可以降低运输成本,下游企业可以增加选择供应商的机会,从而降低企业间交易成本。(3)利用技术创新机制,优化创新环境。技术创新是园区持续发展的基础,应重视知识创造和知识流动,培育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营造出技术创新的环境。

  4.有机融入全球价值链,促进产业创新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分工从产品分工向要素分工的转变使得比较优势更多地体现为价值链上某一特定环节的优势。产业创新是产业由低技术水平、低附加价值状态向高技术高附加价值状态演变的过程。产业创新应该依托园区的内生优势,积极回应全球产业网络的变化,进而提升产业能级。一般认为,“4O”代表了价值链上的升级四个阶段:产品组装(OEA)→加工生产(OEM)→自行设计生产(ODM)→自有品牌生产(OBM)。但这只说明了嵌入型的地方产业集群的升级路径,对于原发型集群升级,更多的可能是模仿生产→自行设计生产→自有品牌生产,我国很多地方性工业园区更符合后一种演进路径。当然,无论是嵌入型还是原发型的集群升级,都要求具备市场能力和技术能力。也就是说,向全球价值链的上游环节延伸,增强对产业共性技术的研发能力,提高产品档次,向中高端市场渗透应是大多数工业园区的选择重点,即立足于技术能力的提高。


 

来源:吴建明 责任编辑:海静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相 关 链 接
·从太太炒房团看资产泡沫何时释放
·“温州制造”资本转型的血泪故事
·鞋都温州现投资之惑 民间资本流向何方?
·温州商人“灰色”投资之痛 风险大容易血本无归
·“太太炒房团”的危害值得警惕
·[议温州]“温州炒房团”成了宣传工具
·解剖霸力集团没落困局 家族企业文化成隐形杀手
·温州"李老板"空手套白狼5年集资七千万
相 关 评 论     >>全部评论
  发 表 评 论
用户名: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热点招商
日本脱糖电饭煲
富氢电解水元素杯
医用级别不锈钢筷
 
商务资讯
休闲生活
 温州商会会员团购中心
     
  COPYRIGHT © 2000-2013 中国温州商会网 版权所有 保留所有权  
国内客服电话:400-822-8182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0408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