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式 账户: 密码: >>视频商会 自助建站区
温州模式  |  温州商帮  |  政府招商  |  诚信联盟  |  供求大全  |  法律维权  |  财经纵横  |  管理之道  |  礼仪社交
温州商会  |  温州品牌  |  走进温州  |  商户家园  |  库存特价  |  商经新闻  |  招标采购  |  创业天地  |  衣食住行
当前位置:首页 > 4温州模式 > 天下温州人 > 正文
郑闳达-京剧曲谱独占鳌头
http://www.88088.com   中国温州商会网
浏览方式 [大字体 中字体 小字体]
 (关键词:京剧 出版 音乐 温州 瑞安 记录 一个 戏曲 学习 郑剑西)
  

  温州人敢为天下先,并不仅仅只是闯荡江湖,在某些文化领域,不但是抢先一步,有时甚至是独占鳌头。

  中国第一个京剧科班“富连成”于1904年诞生于北京,中国第二个京剧科班“尚武台”1909年诞生于温州,那时的京剧还很稚嫩,连个正式的名称也没有,温州的一些文人管它叫“新剧”,又因为京剧由西皮与二黄两大声腔组成,就干脆叫它“皮黄剧”。在程长庚、梅巧玲、谭鑫培等老一辈演员的努力下,一些剧目的唱腔已基本定型。因为还没有合适的记谱方法,在京剧科班中,基本上靠的是口传心授。要使京剧很快在民众中得到推广,就必须把唱腔与过门的曲谱记下来,那时,中国唯一的记谱方法是昆班中普遍认同的工尺谱,中国第一个用工尺谱记录京剧唱腔的人是郑剑西。

  郑闳达(1901—1958)字剑西,瑞安县人,出身于名门望族,青年时客居北京,从陈彦衡学习京胡,由于他天赋高,悟性极好,颇有“胜蓝”之誉。陈彦衡(1868—1933)原名鉴,字新诠,四川宜宾人,被时人称为“胡琴圣手”,拉得一手好京胡,幼从谭鑫培、梅雨田学习京剧,著有《说谭》、《戏选》、《燕台菊萃》、《旧剧丛谈》等,郑剑西是他最为得意的门生。他凭着一手琴艺,加诸业师陈彦衡在戏剧界的地位,使他有机会与当时的戏曲界名流交往,他与梅兰芳、程砚秋、姜妙香、俞振飞、周信芳等都有很深的友谊,还曾替梅兰芳操过琴。

  1928年,大东书局出版他的首部京剧曲谱《二黄寻声谱》,内容都是当时走红艺坛巨子的唱腔,受到广大戏迷的欢迎。本书封面为“小丁”之父丁悚之作,题签者蜇厂,不知何许人。书内有闻妙香室郑剑西君小影,后页有刘豁公题词:“手理丝桐寻板眼,舌翻珠玉辨团尖,分明不是人间曲,一字何辞报一缣。”序言有三:温州郭嗽霞、阳湖吴我尊、武进刘渊士,后又有郑剑西自序。业内人士认为他此举发前人之所未发,功莫大焉。次年他又集中精力精心校勘,1932年12月出版了《二黄寻声谱》的续集。

  工尺谱的应用可以追溯到唐宋时期,近代以来应用于戏曲界的工尺谱一般用合、四、一、上、尺、工、凡、六、五、乙等字样作为表示音高的基本符号,相当于sol、la、si、do、re、mi、fa,再配以板眼符号,就可以把唱腔记录下来。但工尺谱能够记的只是旋律的基本框架,唱腔中的一些细微表现如颤音、滑音、装饰音等就无能为力了。由于它是在文字旁边斜行书写,不够直观,加上学习不易,除了昆曲界与民间吹打班应用之外,很难在一般观众中推广。

  中华民国成立的当年,留学日本的春柳社(早期话剧团体)成员陆镜若、欧阳予倩、马绛士等相继回国,把正在日本流行的简谱也带回中国,开始在学校中推广。但在此后的20年间,国内的出版物中并未发现用简谱记录的京剧唱腔。直到民国20年,才由陈小鲁整理出版用简谱记录京剧唱腔的曲谱集《皮黄琴谱》。

  陈小鲁(1904—1951)原名陈余,字光裔,瑞安县人。其父陈鲁夫系瑞安名儒,擅诗文,知音律,曾与瑞安名流王岳嵩、周国琛、李瘦梅、洪炳文、项崧、项寿侠、李逸伶、钟芷甫等人共同创办业余音乐组织“群乐社”,实际上这是一个以文人为主体的文艺俱乐部,即民间所称的“弹词班”,陈鲁夫、周国琛都是其中的中坚人物。该社原为昆曲曲社,后逐渐演变为京剧票房,陈小鲁从小耳濡目染,对戏曲音乐特别是昆曲与京剧有特殊的亲和力。陈小鲁毕业于瑞安中学,因家贫,曾一度辍学,后得瑞安望族项氏资助,才得以进入刘海粟创办的“上海图画美术院(即上海美专)”深造,除学习绘画外,兼学戏剧与音乐。在校期间带头组织振林京剧社,曾演出《四郎探母》、《捉放曹》等剧,亲自操琴。在沪期间还和谭富英的琴师赵喇嘛经常往来,相互切磋琴艺。

  《皮黄琴谱》为16开本,开明书局1931年出版,150页,开头详述胡琴的构造与演奏要领,还收有“百代”、“高亭”各唱片公司录制京剧名伶唱段44段,牌子曲18支,这是中国艺术家首次将京剧音乐用简谱方式演绎的出版物。

  温州的厉不害原是票房的中坚人物,后定居上海。他拉得一手好京胡,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各名家唱腔的搜集与整理。上世纪80年代,他与何彬合作出版了《京剧曲谱精选》,16开本,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封面由钱君匋题签。新世纪开始,他又出版了第二辑。此书的特点是曲谱的记录细密,由于他对京胡有深入的研究,故在京胡托腔的表现力方面用功甚深,业内人士公认是一部学习京剧唱腔最好的工具书。

  京剧音乐是中国戏曲发展到近代以后形成的一个重要的体系,近百年间,对京剧唱腔的研究文章不少,但把它当作一门系统的学问深入解剖,似乎还从未有人尝试。上世纪80年代,温州人潘方圣与他的搭挡庄永平第一个吃螃蟹,写成《京剧唱腔研究》一书,但直到1994年才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此书大32开本,26万字,封面由俞振飞题签。本书除了对京剧唱腔的基本板式结构进行详尽的介绍外,还对京剧各个行当及各个流派的唱腔音乐表现特征(本书称之谓“旋法”)进行深入的研究,发前人之所未发,特别是对明万历以来中国戏曲形成的倚声度曲与依字行腔的声乐规范有着深入的阐发,是近20年来京剧学术研究方面的重要著作。

 


 

来源:中国温州商会网 责任编辑:立任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相 关 链 接
·吴建光-幸福的温州球迷
·郑加彪-鸿志高远基深业大
·曾宪楠 -一生仅做成一件事
·李丐腾-十年传奇的破与立
·陈纪明-稳健中寻求创新
·谢振瓯-注力于历史风情画
·林之源-诗书画印展在人大
·王建宙-任中国移动董事长
相 关 评 论     >>全部评论
  发 表 评 论
用户名: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热点招商
日本脱糖电饭煲
富氢电解水元素杯
医用级别不锈钢筷
 
商务资讯
休闲生活
 温州商会会员团购中心
     
  COPYRIGHT © 2000-2013 中国温州商会网 版权所有 保留所有权  
国内客服电话:400-822-8182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040825号